• 首页
  • Home
  • 走进一中
  • Go into the mid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News Center
  • 教师发展
  • Teacher develop
  • 学生成长
  • Moral education
  • 南中党建
  • Party building
  • 精神文明
  • Spiritual civil
  • 主题教育
  • Thematic educat
  • 清廉学校
  • Incorruptible s
  • 综合实践
  • Comprehensive
  • 平安校园
  • Safe campus
  • 校务公开
  • School affairs
  • 南中校友
  • Alumni in South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Contact us
百岁校长张纪功:学生心中的一座丰碑
发布时间:2020-08-17

张纪功.jpg

1949年,一所偏远的山区中学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南召县成立。1959年、1964年,该校有代表分别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“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”和“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”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。1956年,该校开办高中部。1959年,该校首届高中毕业生几乎全部升入大学。其中,1人考入中国科技大学、1人考入清华大学、3人考入北京大学、2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。往后每届,均有考入这些中国顶级高校及其它重点大学的考生。这个学校是南召一中,创造这个奇迹的是时任该校校长张纪功。

1950年,张纪功从河南大学毕业。满怀着践行被毛泽东称为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陶行知办学思想热望的张纪功,被组织上分配到贫穷且交通闭塞的南召县,到刚刚办起来的南召县中(南召一中的前身)任副教导主任。年底,张纪功升任教导主任、代校长,继而担任校长。1954年起,张纪功兼任党支部书记。

当时的南召一中只有一座破旧的寺庙和十几间草房,所谓的教学设备只是“旧书一箱,自制仪器一筐”,桌凳全是垒的土台子,寝室的地上通铺则是冬铺稻草、夏铺白沙。因此,学习成绩好一点、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小学毕业生都报考了百里外的南阳中学,南召县中因生源不足则不用考试,只要愿意上,就能上。

在张纪功眼里,山区学校的孩子 “忠厚朴实,刻苦顽强,有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”。虽起早睡晚、殚精竭虑,他却从不感觉劳累,“一见到学生就觉得特别舒心”,在困难面前没有丝毫退缩。他豪情满怀,风风火火地全身心投入到了办学之中。

张纪功的办学实践归纳起来就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,严格遵循以教育为中心、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,千方百计调动教师乐教,学生乐学两个积极性,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。

在每周一次的校会上、在全校班主任会上,以至后来担任南阳一高校长后,他曾反复强调:学校的智育抓不好,学生学不到建设国家的本领;体育抓不好,学生身体出了毛病,可能会成为“次品”。德育抓不好,则有可能出“废品”和“危险品”。对学校来说,德育是方向,智育是核心,体育是基础。

为此,他经常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校会时间,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。1954年,该校的第一批同学入党。为了发展学生党员,张纪功和县委组织部联系,让学校的十几名入党积极分子每周六参加组织部组织的党课活动。为了扩大影响,第一批学生党员的入党仪式由张纪功亲自主持,专门组织团委、学生会干部、各班班委及全体老师参加,从而增强新党员的荣誉感,激发师生向党组织靠拢,争当入党积极分子的热情。

张纪功还特别注意学校的校风建设。他对校风的要求是:有浓厚的求知、读书的空气,有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,有清洁安静的校园环境,有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。他还经常引用荀子《劝学》中的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泥,与之俱黑”,来说明校风、环境对学生学风养成的外在作用。

张纪功甚至认为,“学校的学风实乃校长之风”。所以,他处处以身作则,在狠抓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,和师生一道勤工俭学,自己动手脱坯、烧砖瓦,去山里运木料,自建起一排排学生宿舍和一座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,去河里背石头垒起了上千米院墙,修水库向校园引水,栽花木美化校园,从而改善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。

张纪功还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水平,通过抓教案、抓课外辅导、抓批改作业,让老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,以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。南召一中的教学质量很快便跃升到南阳地区的前列。1955年南阳地区中招成绩第一名考生便出自南召一中。

1956年,针对当时高中部配备的老师几乎全部来自初中部,老师们对自己能否教好高中信心不足的问题,张纪功一方面反复做工作对老师们加以鼓励,一方面发挥教研组集体力量,每人试讲,大家帮助分析,指出不足,加以整改,从而使老师们树立起了教好课的信心。

为了给教师树立榜样,张纪功兼起了高中的政治课教学。1959年,高考成绩出来后,南召一中考生的数学、语文平均成绩排南阳地区第一名,政治课平均成绩排全区第二名,两个班的毕业生几乎全部被高校录取。

据了解,中科大迁合肥之前,其高招录取线一直高于清华大学。南召一中从首届开始,年年都有考入中科大的考生。1962年,中科大在河南共录取10人,南召一中就有王永民等3人被录取。

南召一中的高考升学率曾在全省名列前茅,以致有巩县一中、兰考一中等外地中学不远数百里来此取经。南阳地区的“高中校长观摩会”更是以创纪录的时长,在南召一中整整观摩了半个月。

过去,南召县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南阳的高中。1962年后,邻近的南阳县、方城县的优秀学生开始舍近求远踊跃报考南召一中。国防部原部长常万全上将等多人就是从邻县考入南召一中高中部的。

张纪功关心教师、关心学生、爱生如子的事例,不胜枚举。直到今年6月7日,一只眼睛已失明、还差几个月就100岁的张纪功,还在给他六十五年前的学生写信,关心这位学生及其家人的近况。

1955年,11名学生从南召一中考入郑州炮兵学校。张纪功通过团县委,组织县直各部门机关干部和城关镇群众,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欢送会。1957年,张纪功和团县委书记一道又去郑州炮兵学校看望这些同学。当年的这些学生们如今忆及此事,依然激动不已。

“我所认识的教育界人士,没有能出张纪功之右者,他堪称名副其实的人民教育家。”从南召一中调到南阳市的王永华说。

有学生把张纪功的人格魅力归纳为“谦和慈怀、重教修德、惜才唯贤、爱生如子”;也有学生认为张纪功倾注一生“教书育人、治校有方、德高望重、虚怀如谷”“能就读于张纪功为校长时的南召一中,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”。

在张纪功执校期间,从南召一中走出来的学子心中,他是一座永远矗立的丰碑。
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艳)